欣逢佳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于2025年9月5日发布《关于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的公示》,公示了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及西部项目立项结果,我院共有3项项目喜获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西部项目1项。展现了我院深厚的研究底蕴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 |
序号 | 成果名称(中文) | 主持人 | 项目类别 | 所在学科 |
1 | 基于音系对比特征算法的汉语方言系统发生学研究 | 贺俊杰 | 重点项目 | 语言学 |
2 |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自译研究 | 卢婉莹 | 青年项目 | 语言学 |
3 | 基于深度语义表征的汉日复合动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 | 史曼 | 西部项目 | 语言学 |
贺俊杰教授获批的“基于音系对比特征算法的汉语方言系统发生学研究”项目运用分子生物系统发生学分析方法开展汉语方言发生学关系研究,采用自主提出的基于音系对比特征算法的音系特征体系,推断汉语方言的亲疏关系及分歧时间,同时证明基于音系的分析特征在方言系统发生学研究中的自足性。该研究尝试将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结论。基于音系对比特征算法的特征体系因其具有分析全局性和表达连续性的优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分析中词汇语义特征提取方式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从而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史曼副教授获批的《基于深度语义表征的汉日复合动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将结合词汇类型学与语法化理论,系统构建汉日复合动词的可比分析框架,并创新性地引入深度语义表征技术,对其语义进行动态向量化解析与量化对比。项目旨在精准揭示汉语和日语在[动+动]复合动词的词汇化模式与语法化路径上的异同,最终从认知层面深入阐释东亚语言在事件融合与编码机制上的类型学特征。
卢婉莹博士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十世纪中国作家自译研究”聚焦20世纪十余位中国籍自译作家及其自译文本,揭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直接互动界面,以期丰富和发展中国译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孵化培育工作,从政策扶持、流程优化、经费资助、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给予支持。2024年起优化培育模式、持续强化选题打磨针对性,有力有效推进国社科项目培育申报工作落实落细,为能提高申报质效,我院提前半年谋划部署,启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相关工作,召开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启动会暨专家辅导讲座,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交流座谈会,多次邀请知名专家进行选题打磨,提前做好选题的论证把关,申报书的指导修改,高质量地完成了本年度申报工作,为成功立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中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竞争最为激烈的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是衡量研究单位社科研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此次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我院科研人员辛勤耕耘与不懈探索的肯定,更是对我院整体科研实力与学术水平的高度认可。接下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一如既往秉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模式,进一步完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培育管理机制,整合资源优势给予指导,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提升科研管理精细化水平,以课题为牵引,注重成果转化,高质量开展科研咨政工作,加大重点推荐项目孵化培养力度,深化科研合作与交流,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力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作再创佳绩,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突破性、标志性的高质量成果,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