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外院新闻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举办第214期“明德讲堂”学术讲座第214期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量:次   分享到:

为进一步激发师生学术创新活力,拓宽二语习得及跨学科研究视野,助力学术成长与研究突破,10月23日下午3:00,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明德讲堂”第214期于雁塔校区第六教学楼6339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成陈教授主讲,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艳滨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会。

王艳滨副教授代表学院对李成陈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全面介绍了李教授在二语习得与积极心理学交叉领域的学术积淀。她指出,二语学习中的情绪研究是语言教育领域的前沿方向,其跨学科特性为学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空间,希望师生能通过此次讲座,深入理解情绪与语言学习的内在关联,为后续研究与教学实践积累新思路。

李成陈教授以 “跨学科视角下二语学习中的情绪研究” 为主题作专题讲座,分享二语习得与积极心理学交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首先,李教授以“情绪热”为切入点,指出学习者情绪体验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系统梳理了二语情绪研究从聚焦焦虑到智能化转向的四阶段演进脉络,并解析了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框架,介绍了二语学习者幸福感模型的共性价值。她结合个人研究,深入阐释了二语情绪的三层级结构,展示了情绪量表的开发应用及情绪对二语学习的长短期影响,明确了该领域在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发展空间。

李成陈教授指出,二语习得研究需突破单一学科藩篱,将情绪作为语言学习的关键影响变量,融合认知科学、教育技术、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她剖析了现有研究在语言特征、习得机制及个体环境交互方面的局限,提出应通过跨学科协作,结合任务型教学、二语写作等方向,从动态交互中揭示情绪与语言发展的因果关系。讲座中,李成陈教授还结合自身担任编辑的经历,分享跨学科研究方法,鼓励师生以跨学科思维深耕二语习得研究。

在互动环节,朱冬怡副教授就“如何实现研究从‘0’到‘1’的创新突破”提问,李成陈教授从概念、理论、方法、研究问题四个维度给出建议,强调可从学科交叉点挖掘新视角,同时理性看待可复制研究的基础价值,扎实的基础研究是创新的前提。

刘丹副教授就两个议题提问。针对“师生双向情绪互动”,李成陈教授建议从课堂互动场景切入,分析其双向影响机制;针对“英语语音情绪研究”,她认为应先论证语音与情绪的内在关联,再细化研究变量与框架。

讲座尾声,王艳滨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语言学、语言教学与心理学应深入互动,而非单向影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语言体验能有效助力学生成长。她建议后续研究可聚焦情绪的“诱发机制”与“影响路径”,并鼓励师生以此为机,勇做领域“领航者”,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本次讲座聚焦二语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新视角,为广大师生在语言教育与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科研探索提供了切实启发与参考。未来学院将持续办好“明德讲堂”学术平台,推动学院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


图/文:殷煦辰 审核:曹婷 发布: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