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获批时间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
“大同学园”研究 | 许赛锋 | 2023 |
|
日源新词多视角研究 | 彭广陆 | 2019 |
|
外国传教士在华科技文献翻译活动研究(1582-1911) | 白靖宇 | 2017 |
|
“一带一路”西北沿线省俄语教育实证分析与教育规划研究 | 李琳 | 2016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
|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机构身份话语建构的语用学研究 | 段李敏 | 2021 |
|
机构话语视角下的中小学课堂话语研究 | 宋晓婧 | 2020 |
|
十九世纪英国文献中土耳其形象的百年变迁 | 贺敏 | 2015 |
|
英语世界的《金瓶梅》译介与研究项目 | 张义宏 | 2015 |
|
中、美、澳三国翻译资格考试效度对比研究 | 杨冬敏 | 2015 |
|
二十世纪前期美国华裔汉学家翻译研究 | 徐晓敏 | 2014 |
|
教育部其他项目 |
|
基于VR辅助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实践平台研究 | 黄梅 | 2023 |
|
新文科视域下“文学与旅游"的融合与创新研究 | 胡哲 | 2023 |
|
学生核心素养国别比较研究与英语阅读素养测评进展研究 | 陈萍萍 | 2022 |
|
俄罗斯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 孟霞 | 2018 |
|
中国和俄罗斯人文交流史 | 陶源 | 2018 |
|
国家其它部委项目 |
|
近代非档案类西文文献中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整理和研究 | 牛海洋 | 2021 |
|
印度藏学发展史研究 | 牛海洋 | 2021 |
|
西方跨国民族理论及其对我国民族研究的影响 | 樊静 | 2019 |
|
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往来公文书翻译史研究 | 石岩刚 | 2018 |
|
佛传《善逝圣行宝藏》藏蒙对比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2018年特别资助) | 杨晓华 | 2018 |
|
梵文佛传Lalitavistara原典与译文比较研究 | 杨晓华 | 2017 |
|
中央其他部委项目 |
|
冷战后印度智库涉藏资料整理与研究 | 庞 玮 | 2020 |
|
清代康熙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治关系史研究 | 石岩刚 | 2017 |
|
清代康熙朝内阁蒙古堂藏事档案研究 | 石岩刚 | 2016 |
|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
|
托马斯·哈代文学作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研究 | 魏军梅 | 2024 |
|
玛丽·雪莱的疾病书写与启蒙主体性反思 | 原玉薇 | 2022 |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在线英语学习焦虑的教学干预策略研究 | 唐麦玲 | 2022 |
|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熟语的语篇认知研究 | 王艳滨 | 2021 |
|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俄汉实现事件的对比与翻译研究 | 王翠 | 2021 |
|
延安时期俄苏戏剧表演模式在陕接受研究(1935-1948) | 唐可欣 | 2021 |
|
陕南汉中方言接触与变异研究 | 李艳 | 2020 |
|
陕西省中考英语阅读试题认知效度和难度的眼动跟踪实验研究 | 范娜 | 2020 |
|
后扶贫时代陕西农村地区留守女童的文化资本研究(纵) | 陈蕾 | 2020 |
|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非常规主语构式认知机制研究 | 王立永 | 2019 |
|
汉语会话叙事标记的语义缺省及其语用功能研究 | 朱冬怡 | 2019 |
|
西北工合运动(1938-1945)英文文献整理、翻译与研究 | 尚亚宁 | 2018 |
|
唐代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互文性研究 | 郭英杰 | 2014 |
|
二十世纪前期英美华裔汉学家翻译研究 | 徐晓敏 | 2014 |
|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与面向中亚的陕西高素质俄语人才培养研究 | 李琳 | 2014 |
|
陕西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
“复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华学术外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刘全国 | 2021 |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俄语专业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孟霞 | 2021 |
|
陕西省教育规划项目 |
|
“三位一体”教学法对高中生读后续写水平和英语写作焦虑的影响研究 | 兰军 | 2024 |
|
基于需求分析的职前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发展研究 | 陈萍萍 | 2024 |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前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 刘丹 | 2024 |
|
陕西省中学英语教师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培训合作行动研究 | 马萍 | 2024 |
|
多模态教育语境下高校外语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 | 黄梅 | 2023 |
|
双语语境下大学外语专业课堂超语行为研究 | 王幸生 | 2023 |
|
陕西高校辅修英语专业招生、培养和教师发展实践研究 | 雷震 | 2023 |
|
基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公共外语课程思政研究 | 潘婧 | 2022 |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态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周石平 | 2022 |
|
“双减”政策下陕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支持的人类学研究 | 陈蕾 | 2022 |
|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政融合与模式建构 | 王勤 | 2022 |
|
陕西省高校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建构与培养 | 王艳滨 | 2021 |
|
陕西省高校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型研究 | 马珊 | 2021 |
|
高校外语教育中“总体国家安全观 ”意识形态构建研究 | 杨关锋 | 2021 |
|
基于语块理论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 冯红变 | 2016 |
|
对大学生外语学习情感因素——焦虑的教学干预策略研究 | 唐麦玲 | 2018 |
|
中美职前教师思辨性和创新性思维比较研究 | 陈蕾 | 2017 |
|
陕西省社科联项目 |
|
基于 PACTE+能力模型的外语类专业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现状调查与本土建构 | 卢婉莹 | 2024 |
|
华人散居区的中国文化传播模式:以美西南图森地区为例 | 王昉 | 2024 |
|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外英文媒体中的多模态隐喻比较研究(2013-2023) | 王瑞媛 | 2023 |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英文版)融人视译教材的教学创新研究 | 高芬 | 2023 |
|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 雷震 | 2023 |
|
学习分析视域下英语师范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诊断与干预研究 | 马萍 | 2022 |
|
裘帕·拉希莉短篇小说中的疾病叙事研究 | 范莎 | 2022 |
|
英语专业文化课程群协同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 原玉薇 | 2022 |
|
19 世纪至 20 世纪入藏法国人的西藏形象书写研究 | 王一 | 2022 |
|
变异学视角下《搜神记》在法国的接受研究 | 赵玥 | 2021 |
|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融合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 雷震 | 2021 |
|
16世纪-19世纪西文涉藏游记中的西藏形象研究 | 牛海洋 | 2021 |
|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语言服务机制与策略研究 | 强薇 | 2021 |
|
海外中国学视域下西安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 史凯 | 2021 |
|
英国当代城市文学中的伦敦漫步和城市记忆 | 张沛 | 2021 |
|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女劳动英雄群像研究 | 刘薇 | 2021 |
|
中国精准扶贫100例(第三册/法文版) | 王燕红 | 2021 |
|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大学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张晓霞 | 2020 |
|
印度核心智库涉藏研究报告(1990-2020) | 庞玮 | 2020 |
|
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乌语言政策及语言状况研究 | 路博 | 2020 |
|
文化自信视阈下陕西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研究 | 杨盛兰 | 2020 |
|
陕西历代翻译家研究 | 吕敏宏 | 2020 |
|
通辽市精准扶贫发展模式及减贫效果研究 | 吕敏宏 | 2020 |
|
”一带一路“战略下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 戴琨 | 2019 |
|
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历史书写研究 | 董洁 | 2019 |
|
西安市国际化语言环境规划与建设研究 | 王勤 | 2018 |
|
习近平男女平等“四点主张”指导下的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均衡融合建设一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 | 刘薇 | 2017 |
|
侵华时期日本对延安政权的认识演变研究 | 许赛锋 | 2016 |
|
陕西省其它厅局项目 |
|
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等资助 2018年 | 杨晓华 | 2018 |
|
清代康熙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治关系研究 | 石岩刚 | 2017 |
|
西安市社科项目 |
|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高校外语课堂研究--以西安高校为例 | 杨关锋 | 2024 |
|
后疫情时代陕西地方戏曲“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 高芬 | 2023 |
|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市博物馆语言景观调查研究(22JY18) | 杨冬敏 | 2022 |
|
西安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融合国家安全教育研究(22JY17) | 雷震 | 2022 |
|
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鲇泽信太郎文库所藏中国古地图研究(LS04) | 曹婷 | 2021 |
|
世界城地组织专项奖申报策略研究(重大) | 巢玥 | 2020 |
|
西安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大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视角 | 鲁燕 | 2020 |
|
西安形象在“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话语建构研究 | 宋晓婧 | 2019 |
|
西安“八办“中国工合运动英文文献整理、翻译与研究(重大) | 尚亚宁 | 2018 |
|
|
|
|
|
|
|